- · 《情报探索》栏目设置[08/03]
- · 《情报探索》数据库收录[08/03]
- · 《情报探索》投稿方式[08/03]
- · 《情报探索》征稿要求[08/03]
- · 《情报探索》刊物宗旨[08/03]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家里蹲“蹲”出来的情报,宅男影响了二战战局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“你知道,如果不是这该死的战争,我一定会是个出色的编剧……” 这是间谍之王胡安?普约尔?加尔西在日记里写下的一句话。 谍报工作严肃认真,讲究秘密真实,怎么会和主观性比较
“你知道,如果不是这该死的战争,我一定会是个出色的编剧……”
这是间谍之王胡安?普约尔?加尔西在日记里写下的一句话。谍报工作严肃认真,讲究秘密真实,怎么会和主观性比较大的编剧联系在一起呢?然而,谍报与编辑却在加尔西这里完美融合。
两者结合达到什么效果呢?加尔西捏造了一个28人的情报机构,从希特勒那里骗来了巨额的活动经费,为盟军争取了诺曼底登陆的主动……
你可以看作巧合,也可以理解为严密的逻辑推理。
加尔西是西班牙人,出生于1912年。在他24岁时,西班牙爆发了内战。在战争中加尔西的父亲战死,母亲和妹妹则被抓进了监狱。西班牙内战看似内战,一定程度上却是代理战争,而挑事的一方就是德国法西斯主义。加尔西由此恨透了德国。
加尔西四处流浪,二战爆发后,他也想加入反法西斯主义的队伍。加尔西的目标就是做一名间谍。
加尔西来到军情五处毛遂自荐。此时的加尔西,相貌平平,邋里邋遢,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。自然加尔西被拒之门外。
这一拒就是四次。但是没有第五次。因为第五次,加尔西已经跑向土耳其驻英国大使馆,并见到了德国军事情报局特工人员。加尔西将自己扮演成一个亲纳粹的西班牙官员,并靠着在军情五处应聘时掌握的信息,一通忽悠,最后竟然被选中了。
加尔西被送往德国慕尼黑在德国国防军军事情报局接受训练。军事情报局是当时规模最为庞大的军事谍报机构。在这里加尔西接受简单的训练,而且还伪造了个人身份,然后到英国做间谍。
这一走德国人也不知道他去干嘛了。不过,没过多久,德国人却源源不断地接收到加尔西传来的情报。
什么英国人的军事基地、后备物资、矿山矿产,应有尽有。德国人大开眼界,这不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应有的“战绩”。于是,他们一一验证这些情报,结果都得到了确认。
从此,德国人对加尔西深信不疑,并且还给他提供经费,支持他发展了28个线人,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。
这样情报越来越多,德国人据此对英国采取军事行动,屡试不爽。德国人高兴了,但英国人怀疑了,军事行动各个层面都出问题,自己肯定被一个间谍网络给盯上了。
于是,英国人采取了严密的反间谍措施,并追根溯源,很快就锁定了德国斯图加特的一处民房。加尔西由此露面,英国人惊讶不已,这不就是那个屡屡碰壁的邋遢哥吗?
加尔西交代,自己接受德国的培训后,并没有去往英国,而是呆在这间民房里。一切情报都是他根据英国旅游指南、地图和每天报纸上登记的火车时刻表空想出来的。自然,那个拥有28个线人的情报网络也是他虚构出来的,其目的就是骗取经费。
既然一切情报都是编造的,为什么还那么准呢?加尔西有自己的逻辑:火车时刻表密集表明运力繁忙,这样就会集聚移民或者物资。而移民和物资集中的地方一般是在准备或修筑工事。他将这些零碎信息整理起来,加上合理想象,就成了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情报。
加尔西不愧是做情报的天才。后来,他投靠盟军专门给德国人编造假情报。当然,这情报也不能太假。他要么发送一些意义不大的情报,要么对于重大情报晚半拍发送。德国人对他深信不疑。
在诺曼底登陆时,加尔西向希特勒传递盟军在加莱集结的假象,从而为盟军在诺曼底争取时间和兵力。直到前一天,他才对希特勒说盟军要在诺曼底登陆,但为时已晚。
诺曼底登陆后,加尔西选择全身而退,并在盟军的安排下,上演了“被处死”的一幕。而德国人还蒙在鼓里,还特意给加尔西“情报网内人员”寄来34万美元。真正的加尔西则浪迹江湖,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。
文章来源:《情报探索》 网址: http://www.qbts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316/830.html